小学生怎么做阅读

时间:2024-12-23 13:48 所属专题:

小学生如何做阅读题(精选8篇)

小学生如何做阅读题 篇1

如何提高小学生做阅读题的能力

众所周知,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,无论是平时的测试卷还是小考、中考,阅读题是必不可少的题型,而且是最令学生头痛,最易失分的题。然而在考试中阅读题得分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总成绩,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就必须把好阅读题这一关。我认为做好阅读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:

一、平时教学中注重学生读的训练,以读代教,让学生在读中学,读中悟。通过读理解词语,通过读把握人物心理及情感,通过读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、写作顺序,通过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。把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当做阅读题的材料,在分析课文中教会学生怎样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;怎样概括文章段意、文章内容;怎样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等。

二、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,汲取课外阅读营养。

“得法于课内,得益于课外。”心智技能的学习与形成有赖于积累。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,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,帮助学生多读书,读好书,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,让他们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语言材料,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。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”“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,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。”因此,让小学生们能怀着浓厚的兴趣,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渴求性的自我行为,不断地获得相关认识自己的知识,不断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、审美能力、作文及语文能力,增长各种知识,激发和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。“书读百遍,其义自现”。书读的多了,阅读的能力就会增强。

三、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。

光有兴趣还是远远不够的,还得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。如教给学生精读法,做到口到、眼到、心到、手到,边读、边想、边批注,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的理解文字,以提高阅读能力。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,以提高阅读的速度。教给学生快速阅读法,有选择的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者有关部分,以便学以致用。如:

浏览读,即引导学生学会快速阅读包括标题和检测题在内的所有文字资料。通过浏览,大体知晓材料的内容和命题的方向,形成初步印象。

细读,即在浏览的基础上,让学生带着检测题细细阅读选文,深入了解文章立意、写作思路、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,做到重点明确、胸有全局。

品读,就是要求学生带着对材料的初步理解,首先重点品读检测题的题干,揣摩出题者的意图,在有所思考的基础上再读选文,同时对那些答题要求较高的题目做到有的放矢、重点关注。

还要教会学生学做笔记,日积月累。古人云:不动笔墨不读书。课外阅读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。读到好文章,要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摘记下来,把读后的心得体会写下来。日积月累,潜移默化,就会有阅读的收获。

四、加强阅读训练。

做好了以上几点外,我认为还要平时多做阅读题的训练,让学生在做中学会并掌握做阅读题应注意的问题及一些技巧,把学到的东西应用于做题中。

(一)抓住文体特征

阅读是解答题目的前提,要答好题,如果仅是读懂选文,而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,不掌握一些基本技能,可能也会无从下手。各类文体的特征就是必须掌握的知识。因为许多阅读材料一般都有较明显的文体特征,只有掌握各类文体的基础知识,答题才容易“上路子”。例如,记叙文常涉及的是记叙的六要素、记叙的线索、叙述的方式、表达的方式等;说明文常考的是说明方式、说明顺序、说明对象及特点、说明方法等;议论文则侧重对议论文的三要素考查,如文章的论点、论据的类型、论证的方法等。这些都涉及到相应文体的基本概念,有共性的内容。如果学生对选文的文体类型辨别无误,基本概念认识清晰,那么答题时就不会张冠李戴,这样基本分就不会丢分了。

(二)准确把握材料

每篇选文都是有血有肉的。但是阅读过程中,如不能很快地抓住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,而被一些具体琐碎的材料遮住视线,答题就会吃力不讨好。怎样很快地抓住文章的主干和灵魂呢?大体有以下三种方法:

1、抓题目。标题是文章的眼睛,读懂了它,文章大概意思也就知晓了三分之一。有些文章题目交代了文章的文体或写作的方向,抓住了题目,答题一般就不致于产生太大的偏差。

2、抓住中心句。中心句是文章内容的主要基石,常常是文章题目的阐释和延伸。抓住它,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认识就会更准确更具体。

3、抓议论、抒情句。议论、抒情句往往起突出中心、深化主题的作用,是作者感情倾向最鲜明的体现之所在。因此,抓住这类句子,往往能明了文章的立意,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中心。

总而言之,阅读是学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质,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。促进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性,是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,应让学生从中充分体验,入情感悟。只有这样,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得到不断的提高。这就要求我们应当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,既要重视课内教学,又要抓好课外阅读。在日常学习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,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和技能,那么,我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。

小学生如何做阅读题 篇2

关键词:现代文,阅读,教学,策略

一、教会学生审清题目, 把握题意

审题是做题的准备。只有把题目读懂了、审准了, 才能做对题。抓住这个关键, 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。那么, 教师应怎样教会学生审题呢?第一要教会学生审命题意图, 明确题目的考查范围。第二是要教会学生提取题目中的主要信息, 以免答非所问或是答不完整。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, 往往会在题目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, 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。

二、教会学生用好模式, 准确答题

答题是现代文阅读最关键的一步, 答案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考试成绩。那么, 应怎样教会学生进行现代文阅读答题呢?笔者认为:模式训练是关键, 也是捷径。

对于考查“写了什么”这类题, 教师可教给学生“谁 (或什么) +做什么 (或是什么、怎么样) ”的答题模式。“谁 (或什么) ”在记叙文或小说中指文章中的主人公, 在说明文中指说明对象, 在议论文中指论题。“做什么 (或是什么、怎么样) ”主要指事件内容、说明内容和论证内容。如上述阅读《最美好的时刻》中的“请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”一题, “谁”有“一个8岁的孩子和母亲”, “做什么”指“感受夜的宁静”。明确了这两点, 就可概括出本题的答案是“一个8岁的孩子和母亲一起感受夜的宁静”。

对于考查“怎样写的”这类题, 教师可教给学生“写法 (结构、语言、手法、顺序等) +效果”或是“写法 (结构、语言、手法、顺序等) +效果+例子”的答题模式。如中考现代文阅读《公理》中的“文章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”一题, 依照答题模式, 就可作出如下答案:“用对话描写手法写的, 使人物个性鲜明。”再如上述阅读《最美好的时刻》中的“你认为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 ? 请从语言、表达等方面任选一点结合具体的例子作简要分析”一题, 根据答题模式, 就可作出如下答案:“语言生动。如‘那些野李子树也会长出滚圆的像一盏盏灯笼似的野李子……’一句, 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野李子可爱的形状。”

对于考查“为什么要这样写”这类题, 教师可教给学生“目的 (突出中心、抒发感情、刻画人物、渲染气氛、说明事物、阐明道理等) +效果 (对象+特性) ”的答题模式。如上述阅读《最美好的时刻》中的“第三自然段中‘那只看门狗’的描写,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”一题, 依据答题模式, 就能做出如下的答案:“为了突出中心, 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、美好”。又如中考现代文阅读《微波武器》中的“找出文中的说明方法, 并简要分析其作用”一题, 依照答题模式, 就可作出如下答案:“举例子。为了说明事物, 具体地说明了微波武器的攻击目标非常多。”要注意的是:在教给学生答题模式时, 要让学生准确掌握模式中的“目的”应根据不同的题目要求和文体做出选择。如“说明事物”往往用在说明文中, “阐明道理”往往用在议论文中等。

对于考查关键词、句的题, 教师可教给学生“不能 (或是不可以、或是不能删) 。因为该词准确地写出了‘对象+特性’”的答题模式。如中考现代文阅读《迎接氢能时代的到来》中的“‘它的唯一产物是不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水’句中‘唯一’能删除吗?为什么?”一题, 根据答题模式, 就能做出以下答案:“不能。因为‘唯一’准确地写出了氢气燃烧对象对环境无污染的优点特性。”

上述的各种答题模式, 既容易记, 又简单易行, 只要语文教师坚持训练学生, 就能改变以往学生做现代文阅读“会而不对、对而不准、准而不全”的现状。这样, 学生们一定能在现代文阅读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。

另外, 在训练学生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的过程中, 教师还应重视以下问题:

问题一:要教会学生锤炼语言, 简明答题。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, 既要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, 筛选并提取文章信息的能力, 还要考查学生的答题能力, 即分析能力、归纳能力、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。这其中, 语言概括、表述能力至关重要。因为语句不通顺、表达不清楚的答案是得不到高分的。为此, 语文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中, 注重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, 让学生能做到准确、简明、通畅、规范。

问题二:要教给学生相关语文背景知识。学生只有掌握了相关的语文知识, 才能在现代文阅读中游刃有余。不然, 即使会了答题模式, 也做不对。要教给学生的语文知识如表达方式、说明方法、修辞手法、论证方法等。

问题三:要教会学生学会分析题目赋分。也就是在答题时, 要根据题目的总分来做答案, 知道答出一个要点能得多少分, 一个题应有几个要点。如“为了突出中心, 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、美好”这个答案, 如果题目总分是3分, 那么, 回答出第一个要点“突出中心”得1分, 回答出第二个要点“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、美好”得2分, 两个要点都答出得满分。

如何提高学生做阅读题的能力 篇3

一、平时教学中注重学生读的训练,以读代教,让学生在读中学,读中悟。

通过读理解词语,通过读把握人物心理及情感,通过读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、写作顺序,通过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。把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当做阅读题的材料,在分析课文中教会学生怎样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;怎样概括文章段意、文章内容;怎样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等。

二、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,汲取课外阅读营养。

“得法于课内,得益于课外。”心智技能的学习与形成有赖于积累。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,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,帮助学生多读书,读好书,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,让他们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语言材料,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。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”“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,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。”因此,让学生们能怀着浓厚的兴趣,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渴求性的自我行为,不断地获得相关认识自己的知识,不断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、审美能力、作文及语文能力,增长各种知识激发和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。“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”。书读的多了,阅读的能力就会增强。

三、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。

光有兴趣还是远远不够的,还得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。如教给学生精读法,做到口到、眼到、心到、手到,边读、边想、边批注,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的理解文字,以提高阅读能力。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,以提高阅读的速度。教给学生快速阅读法,有选择的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者有关部分,以便学以致用。

四、加强阅读训练。

做好了以上几点外,我认为还要平时多做阅读题的训练,让学生在做中学会并掌握做阅读题应注意的问题及一些技巧,把学到的东西应用于做题中。

(一)抓住文体特征

阅读是解答题目的前提,要答好题,如果仅是读懂选文,而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,不掌握一些基本技能,可能也会无从下手。各类文体的特征就是必须掌握的知识。因为许多阅读材料一般都有较明显的文体特征,只有掌握各类文体的基础知识,答题才容易“上路子”。如果学生对选文的文体类型辨别无误,基本概念认识清晰,那么答题时就不会张冠李戴,这样基本分就不会丢分了。

(二)准确把握材料

每篇选文都是有血有肉的。但是阅读过程中,如不能很快地抓住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,而被一些具体琐碎的材料遮住视线,答题就会吃力不讨好。怎样很快地抓住文章的主干和灵魂呢?大体有以下三种方法:

1.抓题目。标题是文章的眼睛,读懂了它,文章大概意思也就知晓了三分之一。有些文章题目交代了文章的文体或写作的方向,抓住了题目,答题一般就不致于产生太大的偏差。

2.抓住中心句。中心句是文章内容的主要基石,常常是文章题目的阐释和延伸。抓住它,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认识就会更准确更具体。

3.抓议论、抒情句。议论、抒情句往往起突出中心、深化主题的作用,是作者感情倾向最鲜明的体现之所在。因此,抓住这类句子,往往能明了文章的立意,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中心。

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做题习惯 篇4

一、做好做题前的准备工作。

低年级孩子年龄小,往往是玩性比较大,像我们班的黄楷权、李绍东、陈一文等,经常是开始做题了他还没铅笔,就直接影响到做题。因此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,做好课前准备是第一步。我们老师首先要做到,按时上下课,给足学生做准备的时间;接着提前三分钟进教室检查,可老师抽查,同桌互查,小组长检查等;最后要总结评价,及时奖罚。

二、边读边做,教给学生做题的方法。

1、老师读题。要求孩子在读题的过程中,与老师要口手一致,也就是老师读到哪一道,哪一个字,学生的小手指要跟到哪一道,哪一个字,一方面避免学生不知道要到哪个空填的问题,同时也可潜移默化的交给孩子读题的方法。

2、帮助分析。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道题的要求,帮助孩子理解分析题意。

3、书写工整。要求孩子题目可错,字不允许不好看,其实也就是借助书写的“踏板”让孩子养成动笔就认真的习惯。要想让这个习惯养成,在讲评时,一定要把书写列为重点的一项进行单独评价,对书写不规范的可让小组长督促进行数字书写练习。

4、认真检查。这样边读边查,学生的速度不一,让孩子做完就查,养成做一道,就检查一道的习惯。同时借助时机教给学生每种类型题的具体检查方法。

如:填加减号、填的题目,让学生盖住最后的得数算一算,看结果是否一致。计算题让学生重算一遍来检测。用数学检测方法是否正确,收集的数字是否正确,计算是否正确。数数题,根据做的标记检查有无漏数现象等等。只有这样根据具体题,指导具体的检查方法,孩子们才知道什么叫检查。

3、书写工整。要求孩子题目可错,字不允许不好看,其实也就是借助书写的“踏板”让孩子养成动笔就认真的习惯。要想让这个习惯养成,在讲评时,一定要把书写列为重点的一项进行单独评价,对书写不规范的可让小组长督促进行数字书写练习。

4、认真检查。这样边读边查,学生的速度不一,让孩子做完就查,养成做一道,就检查一道的习惯。同时借助时机教给学生每种类型题的具体检查方法。

想和做阅读题答案 篇5

胡绳

①有些人只会空想,不会做事。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,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,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。

②也有些人只顾做事,不动脑筋。他们一天忙到晚,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。他们做事的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,或者别人的命令,或者一般人的通例。自己一向这样做,别人要他们这样做,一般人都这样做,他们就依葫芦画瓢,照样做去。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,为什么要这样做,有没有更好的办法,他们从来不想一想。

③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,说他们是空想家,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,说他们能够埋头苦干。能够苦干固然是好的,但是只顾埋着头,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,其实并不值得赞美。

④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,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。拉磨的牛成年累月地在鞭子下绕着石磨转,永远不会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,为什么要这样做,有没有更好的办法。能够这样想的只有人。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,想办法,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,有什么意义,有什么缺点,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、提高效率的方法。人类能够这样劳动,能够一面做,一面想,所以人类文化能够不断地进步。要不,今天的人类就只能像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一样,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了。

⑤一事不做,凭空设想,那是空想。不动脑筋,埋头苦干,那是死做。无论什么事情,工作也好,学习也好,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。想和做是分不开的,一定要联结起来。

⑥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?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,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。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,就不能空想,必须去接近实际。怎么样才能够接近实际?当然要观察。光靠观察还不够,还得有行动。举个例子来说,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?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,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类的动作,那是不够的;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,一次,两次,十次,几十次地试验,才学会了游泳。如果只站在水边,先是一阵子呆看,再发一阵子空想,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,自己还是不会游泳,对于别的游泳的人也没有好处。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,其实并不算什么道理。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经验,再根据经验想出来的。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,还得拿行动来证明:行得通的就是对的,行不通的就是错的。

⑦一面想,一面做。做,要靠想来指导;想,要靠做来证明。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。

⑧在学校里,有些同学很用功,可是不会用思想。他们学习语文,就硬读课文。因为只读不想,同一个语言文字上的道理,在这一课里老师讲明白了,出现在另一课里,他们又不理解了。他们学习数学,就硬记公式。因为只记不想,用这个公式算出了一道题,碰到同类的第二道题就又不会算了。从旧经验里得到的道理,不能应用在新事物上,这就是不会用思想的缘故。另外也有些同学,他们能想出些省力的有效的方法,拿来记住动植物的分类,弄清历史的年代。我们固然不赞成为了应付考试想出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;但是我们承认,在学习各种功课和训练记忆力上,是可以有一些比较省力的有效的方法的。这些方法也得从学习的经验中取得。假如只是埋头苦读,不动脑筋想一想,那就得不到。除了学习功课以外,做种.种课外活动,也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。例如开会,演说,办墙报,组织班会和学术团体,这些实际的行动,如果光凭一腔热情,埋头苦干,不根据已有的成绩和经验,想想怎样才能把这些事情做得更好,更有效果,那么,结果常常会劳而无功。

⑨无论什么人,不管他怎样忙,都应该抽出点工夫来想一想。想什么?想他自己做过的事,想自己做事得到的经验。这样,他脑子里所有的就不是空想,他的行动也就可以不断地得到进步。

1.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?(2分)

2.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?有什么作用?(3分)

3.请简要分析1-5段的论证思路。(3分)

4.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最后一段的理解。(4分)

【答案】

1. 想和做是分不开的,一定要联结起来。

2.举例论证。通过人学游泳的例子生动地证明了想和做要连结起来的观点。

3.文章开篇首先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;接着运用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阐明观点。进而提炼出论点。(或文章针对一般人在生活中常会遇到的两个现象,概述空想和死做两种人的表现,对人们的错误认识进行评价进一步阐明了理由,最后提出了中心论点。 )

怎样做记叙文阅读题 篇6

初中的语文学习,从七年级到九年级,都离不开记叙文。记叙文是学习语文的基础。在语文考试中,都少不了记叙文阅读题。这类题的分值一般都在16分左右。所以做好记叙文阅读题,掌握一定的方法,就能提高得分率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,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,我总结出了一些记叙文阅读题的题型及做题方法,现在与大家分享一下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以下是总结出的常见的记叙文阅读题类型及做题方法。

一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。这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题目类型。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有概括语段、概括事件、概括情节这三方面。

1、概括语段的主要方法有:(1)摘中心句。(2)摘要归纳。形式:记叙(交代)了“人”+“事”(心情、背景、经过、感受)

2、概括事件:什么人+在什么情况下,做什么事情+什么结果。2014年中招《看自行车的女人》阅读题中第1题本文写了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哪几件事?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。第2题从全文看,我为什么想为“看自行车的女人”写点儿什么?就是对事件的概括。如果掌握了这个方法,这两道题就很容易做出来。

3、概括情节:做这种题目时,要注意题目中有限制和提示作用的信息。要在正确划分情节的开端、发展、高潮、结局或时间的起因、经过、结果的基础上,用简练的语言来表述,一般都要有主要人物和事件。

二、结合文段内容,分析人物形象。需要从四个方面来把握。

1、注意人物做了哪些事,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;

2、抓住人物的肖像、神态、语言、动作、心理等正面描写,认真分析归纳。2014年的中招语文考试记叙文出的就是这类题型。在《看自行车的女人》一篇中,要求品读第3段和第6段,从人物描写的角度,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。

3、注意侧面描写,其中常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,为主人公性格定位起重要作用。

4、注意引用作者在文中对相关人物评价的词语。

三、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。段落在文章的作用有三种情况:

1、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。方法:从结构上来说,是落笔点题,点明文章的中心,开门见山,总领全文,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;从内容上来说,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,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。

2、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。方法:中间某段的问题,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、过渡的作用。

3、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。方法: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,点明文章主旨,让人回味无穷,并与题目相照应。

四、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?有什么作用?我们首先要判断出划线句用了哪种表达方式。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、描写、说明、议论、抒情五种。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、形象、感人。抒情的运用,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,突出文章的中心。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、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,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,引起读者的兴趣。议论:画龙点睛,深化……中心。2014年中招考试《看自行车的女人》中第三小题:本文表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。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?请以第7段为例进行分析。就是让说出议论句的作用。

五、概括文章的主旨。对于这种题目,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,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:“通过…… 故事,歌颂(赞美)了……表达了作者……的思想感情,揭示了……的深刻道理。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,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,文章中富有哲理性 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。

六、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?有什么作用?常见的修辞有比喻、拟人、夸张、排比、引用等。比喻的作用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,叫人便于接受;使概括的事物形象化,给人鲜明的印象。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,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。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,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;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,增强语言的气势,使文章富有节奏感。引用,引用诗句、名人故事、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,问题会有“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?”。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,一个是“衬托了记述对象的什么品质,一个是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”。

七、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?告诉我们了什么深刻的道理?请说说你的理解。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,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,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,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,丰富回答的内容,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。

如何解答高考社科文阅读题 篇7

这个小阅读设置了三个选择题共九分。第一小题旨在落实“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”。第二小题落实“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”。第三小题“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”。面对“小阅读”, 如能掌握一个有效的方法来解析, 就能拿下这九分。笔者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个方法, 名曰“复位比较法”。学生在考试中对之屡试不败。

如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(北京卷) 第四题:

人类利用聚乙烯材料指称塑料袋使用的历史不过50年, 但近年对塑料袋的指责却不绝于耳。全世界每年要消耗5000亿到一万亿个塑料袋。废弃的塑料袋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问题, 掩埋它们会影响农作物吸收营养和水分, 污染地下水;如果焚烧塑料袋则会产生有毒气体, 影响人体健康。所以, 科学家十分关注如何处理那些垃圾塑料袋的问题。

一般来说, 将垃圾生物降解是解决其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。科学家用“呼吸运动计量法”来测量垃圾的降解率。他们在一个富含微生物的容器中放入作为测试样本的垃圾, 例如报纸或香蕉皮, 使他们暴露在空气中, 微生物会一点点地吸收着样本, 并释放二氧化碳, 单位时间内生成二氧化碳的水平是衡量降解率的一个重要指标。测试结果发现, 报纸需要2至5个月完成生物降解, 香蕉皮只需要几天就足够了。然而科学家用同样的方法对塑料袋进行测试时, 却发现它毫无变化, 根本没有二氧化碳生成, 科学家们还提出, 在阳光下聚乙烯内部的聚合链将发生破裂, 因此, 聚乙烯可以见光分解, 但这个过程可能漫长得无法确定。

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寻求塑料袋的替代品。纸袋很容易降解, 自然成为首选。然而, 制作纸袋需要耗费木材, 一旦舍弃塑料袋而选择纸袋, 大量的树木将被砍伐。生产一个纸袋所需的能量相当于生产一个塑料袋的四倍。纸袋比同样大小的塑料袋重四倍, 这意味着运输过程中纸袋费用还可能更高。另外, 制造同等用途的纸袋要比塑料袋多产生70%的空气污染和50倍的水污染。同时, 处理垃圾纸所需要的空间也更大。目前处理垃圾的方式是将垃圾掩埋并利用水泥隔绝, 接触不到空气、水和阳光, 纸袋的生物降解过程会极为缓慢。看来, 不论是使用纸袋还是塑料袋, 要保护环境, 恐怕都得注意不要随意丢弃, 而要循环、重复使用。统计材料表明, 塑料袋的回收和再生产比纸袋的回收和再生产所需要的能量要少91%。目前, 科学家们也在抓紧研制廉价易得而且能够降解的塑料。我们期望, 不远的将来垃圾塑料袋的处理就不再是问题了。

下列说法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()

A.“呼吸运用计量法”是测试垃圾降解率的唯一有效方法。B.在阳光照射下, 微生物的参与能加速塑料袋的分解。C.可降解垃圾在空气中与微生物作用, 产生化学变化实现生物降解。D.同样大小的纸袋与塑料袋相比, 前者的运输成本比后者低很多。

答案:C。解析:A项由文中第二段一二句可知, “呼吸运动计量法”是测试垃圾降解率的有效方法而不是唯一有效方法;B项由第二段第五句可知, 微生物不能分解塑料袋;C项见第二段三四句;D项由第三段第五句“纸袋比同样大小的塑料袋重4倍”可知, 纸袋的运输成本比塑料袋的运输成本高很多。 (限于篇幅, 本文只选一题)

小学生如何做阅读题 篇8

【关键词】现代文;阅读;教学;策略

【中图分类号】G632 【文献标识码】A

一、教会学生审清题目,把握题意

审题是做题的准备。只有把题目读懂了、审准了,才能做对题。抓住这个关键,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。那么,教师应怎样教会学生审题呢?第一要教会学生审命题意图,明确题目的考查范围。第二是要教会学生提取题目中的主要信息,以免答非所问或是答不完整。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,往往会在题目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,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。

二、教会学生用好模式,准确答题

答题是现代文阅读最关键的一步,答案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考试成绩。那么,应怎样教会学生进行现代文阅读答题呢?笔者认为:模式训练是关键,也是捷径。

对于考查“写了什么”这类题,教师可教给学生“谁(或什么)+做什么(或是什么、怎么样)”的答题模式。“谁(或什么)”在记叙文或小说中指文章中的主人公,在说明文中指说明对象,在议论文中指论题。“做什么(或是什么、怎么样)”主要指事件内容、说明内容和论证内容。如上述阅读《最美好的时刻》中的“请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”一题,“谁”有“一个8岁的孩子和母亲”,“做什么”指“感受夜的宁静”。明确了这两点,就可概括出本题的答案是“一个8岁的孩子和母亲一起感受夜的宁静”。

对于考查“怎样写的”这类题,教师可教给学生“写法(结构、语言、手法、顺序等)+效果”或是“写法(结构、语言、手法、顺序等)+效果+例子”的答题模式。如中考现代文阅读《公理》中的“文章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”一题,依照答题模式,就可作出如下答案:“用对话描写手法写的,使人物个性鲜明。”再如上述阅读《最美好的时刻》中的“你认为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?请从语言、表达等方面任选一点结合具体的例子作简要分析”一题,根据答题模式,就可作出如下答案:“语言生动。如‘那些野李子树也会长出滚圆的像一盏盏灯笼似的野李子……一句,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野李子可爱的形状。”

对于考查“为什么要这样写”这类题,教师可教给学生“目的(突出中心、抒发感情、刻画人物、渲染气氛、说明事物、阐明道理等)+效果(对象+特性)”的答题模式。如上述阅读《最美好的时刻》中的“第三自然段中‘那只看门狗的描写,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”一题,依据答题模式,就能做出如下的答案:“为了突出中心,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、美好”。又如中考现代文阅读《微波武器》中的“找出文中的说明方法,并简要分析其作用”一题,依照答题模式,就可作出如下答案:“举例子。为了说明事物,具体地说明了微波武器的攻击目标非常多。”要注意的是:在教给学生答题模式时,要让学生准确掌握模式中的“目的”应根据不同的题目要求和文体做出选择。如“说明事物”往往用在说明文中,“阐明道理”往往用在议论文中等。

对于考查关键词、句的题,教师可教给学生“不能(或是不可以、或是不能删)。因为该词准确地写出了‘对象+特性”的答题模式。如中考现代文阅读《迎接氢能时代的到来》中的“‘它的唯一产物是不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水句中‘唯一能删除吗?为什么?”一题,根据答题模式,就能做出以下答案:“不能。因为‘唯一准确地写出了氢气燃烧对象对环境无污染的优点特性。”

上述的各种答题模式,既容易记,又简单易行,只要语文教师坚持训练学生,就能改变以往学生做现代文阅读“会而不对、对而不准、准而不全”的现状。这样,学生们一定能在现代文阅读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。

另外,在训练学生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的过程中,教师还应重视以下问题:

问题一:要教会学生锤炼语言,简明答题。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,既要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,筛选并提取文章信息的能力,还要考查学生的答题能力,即分析能力、归纳能力、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。这其中,语言概括、表述能力至关重要。因为语句不通顺、表达不清楚的答案是得不到高分的。为此,语文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中,注重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,让学生能做到准确、简明、通畅、规范。

问题二:要教给学生相关语文背景知识。学生只有掌握了相关的语文知识,才能在现代文阅读中游刃有余。不然,即使会了答题模式,也做不对。要教给学生的语文知识如表达方式、说明方法、修辞手法、论证方法等。

问题三:要教会学生学会分析题目赋分。也就是在答题时,要根据题目的总分来做答案,知道答出一个要点能得多少分,一个题应有几个要点。如“为了突出中心,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、美好”这个答案,如果题目总分是3分,那么,回答出第一个要点“突出中心”得1分,回答出第二个要点“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、美好”得2分,两个要点都答出得满分。

总之,要想让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中取得高分,需要教师平时经常训练学生,多教给学生答题技巧,才能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答题能力有所提高。当然,要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和答题技巧,也非一日之功。常言道:“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”作为一名语文教师,有责任在这个问题中去探索、发现。

【小学生怎么做阅读】相关文章:

小学生怎么做阅读